小清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计划明年底完工。昨天,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通报了二期工程进展:二期河道工程已完成约88%;除济泺桥、黄岗路桥、东沙王路桥外,其余8座桥梁主体结构均已完成,部分桥梁已实现通车;管线工程已完成约85%;道路工程已完成约70%。在时间过半的时候,河道拓宽、道路桥梁、管线迁建工程均实现了过半。目前,沿线发展潜力骤增,“黄金水道”魅力初绽。
小清河是济南市的行洪通道,二期工程所治理的河道承接了从源头睦里闸至济泺路沿线两岸的汛期雨水排入。然而,从二期工程开工到汛期来临的有效施工时间不足4个月,在首要保证工程安全度汛的前提下,还要科学合理的组织汛期施工,建设工期十分紧迫。同时,汛期各项工程对安全要求比较高,岸墙施工时的围堰、深基坑都需要加强防护。在滨河道路施工时,还要保证两岸道路外侧区域的排水通畅。为此,小清河投融资管理中心领导始终靠在防汛工作最前线,抓防汛体制的建设、防汛措施的落实,协调调度工程防汛与建设之间的矛盾。各施工单位针对实际编制工程度汛方案,保证汛期施工安全。同时,有针对性的制定节点目标。此外,还加强河道排查,恢复了原排水口的过水断面,拓宽了部分支流河道的入清口宽度,使沿河两岸的雨水能顺利排入小清河。
南水北调输水箱涵位于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北岸道路与河道之间,由于二期工程的河道普遍比较狭窄,新建岸墙大部分需要在老河道中填筑围堰施工,局部河段需进行多次导流。同时,南水北调也需在河道中填筑围堰进行箱涵施工,还要在河道中进行人行栈道建设。其次,南水北调施工对滨河北路已建成道路也会造成损坏。工程建设指挥部积极与南水北调管理局衔接协商,确定二期工程以二环西路为界,上下游双方交错施工,以解决因交叉施工导致的施工场地限制问题。对于已建成的道路与综合管线,与南水北调管理局编制相关防护方案,加强成品保护力度。同时,小清河投融资管理中心与南水北调管理局加强工程建设中各项工作的密切协作,增强施工同步性,解除制约,确保两项重点工程的平衡有序建设。
统筹运作,实现人性化管理
在二期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工程建设指挥部深入研究工程实际情况,继续发扬敢打敢拼、全力以赴的工作作风,文明化施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推动,程序化运作,不断开阔思路,开拓视野,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新模式。
文明化施工,突出一个“和”字。二期工程积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强化安全文明意识。工程全封闭施工,施工现场设立围挡,悬挂警示标志牌,安排专人在工地现场看护;安排洒水车辆每天5次洒水,防止扬尘,并及时擦洗施工围挡;优化交通组织,保障周边居民及过往车辆出行,提高临时道路的路面质量,减少施工噪音,夜间施工不扰民;在人流、车流最集中的黄岗桥—济泺路桥之间,投入200多万元提前修筑起一条8米宽的市政道路,河道治理工程完工后,只要对这条道路再进行面层施工,就可将其打造成道路使用;为保证市民安全与等车环境,在施工场地外侧新辟场地设置便民公交站台;加强渣土管理,及时要求各渣土运输队伍办理相关运输证,检查落实弃土场。工程还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和资金投入,严格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的落实。同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的自查和检查,明确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对排查中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消除安全生产死角。
此外,二期工程还积极应用塑料检查井、岸墙工程钢模板等新技术、新工艺。
塑料检查井使用高分子树脂为原料,节省了宝贵的粘土资源;安装施工方便,可全天候施工,减少工程投资;比传统的砌筑检查井体积小,便于周围回填,减少了质量隐患;具有良好的封闭性、耐腐蚀性、抗老化性,可防臭和防止污水向地下水渗透。河道挡墙采用定型钢模板施工,有效保证挡墙几何尺寸,保证清水混凝土的外观效果。同时,挡墙模板可重复利用,节约资源。